讲座内容简介:
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自诞生以来已对骨科学的各个方向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关节置换、保髋、保膝、创伤等骨科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并逐步形成了数字骨科、精准骨科、智能骨科等新概念和新方法。然而,受限于目前的技术不足,计算机辅助骨科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报告将回顾计算机辅助骨科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原理和进展,分析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最新技术进展,尤其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等方面的技术进展,给计算机辅助骨科带来的机遇。
讲者简介:
郑国焱
-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 获瑞士伯尔尼大Maurice E. Mueller生物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历任瑞士伯尔尼大学外科技术和生物力学研究所高级讲师(PrivatDocent)、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于2019年从瑞士回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
- 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课题1项。
- 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T-PAMI)、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IEEE-T-MI)、Medical Image Analysis (MedIA)、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国际期刊SCI论文近140篇,获美国和欧洲专利授权8项,在Springer和Elsevier出版编著3部,其中包括2018年在Springer出版的Intelligence Orthopaedics (智能骨科)一书。
- 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e and Graphics、Scientific Reports 等杂志 Associate Editor。
- Google引用次数近7000次。
时间:2022年6月17日(周五)下午3:00-4:00
学术讲座:计算机辅助骨科30年:机遇与挑战
腾讯会议:637-792-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