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海韵园举行了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在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入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一年的发展方向。平台内部成员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平台未来的发展路径。


平台负责人姚俊峰教授首先发表了致辞,回顾了过去一年平台的成长与进步。过去一年,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多方合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台发起厦门市社交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成员数量超过20家;在文旅、教育、艺术表演等多个行业的应用得到了显著推广。技术团队在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识别和人机互动等核心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广泛应用。
在技术发展方面,平台注重通过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迭代提升机器人服务能力。今年,平台成功推出了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多模态智能体关键技术与应用研发、大语言模型关键技术研究、智能音乐机器人、面向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智能机器人、果品采摘机器人、壁画修复、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在行业应用方面,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成功入驻多个领域,包括导览、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等。在教育领域,平台的面向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智能机器人帮助老师和学生提高了教学互动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广泛好评。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平台在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平台负责人指出,团队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突破,并通过用户数据的持续积累和训练,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在会议的最后,平台成员展望了未来一年的发展蓝图。2025年,平台将继续聚焦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社交型机器人在人机互动中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平台将焦距行业热点,特别是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场景,推动更多行业的深度应用。展望未来,平台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此次年终总结会的召开,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绩,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继续秉承技术创新、服务至上的原则,不断推动社会各界在智能化服务领域的进步。平台成员史晓东、江敏、吴清强、刘昆宏、苏劲松、郭诗辉、曾鸣、陈俐燕、龙飞、张延坤、蒋雪婷、刘瑞龙等参与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