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CDMC实验室第一届计算机图形学与社交型机器人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海韵园科研一号楼310报告厅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气氛热烈!
本次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主办;由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和闽台非物质文化数字保护与智能处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由厦门大学数字媒体计算中心协办。

会议开始时,电影学院姚俊峰副院长首先对线上线下参与讨论会的青年学者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之后,他进一步介绍了电影学院最新的社交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并对未来国内的机器人发展做出了展望,表达了自己的期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也希望青年学者能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为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上午的会议中,来自东北大学的傅昌锃博士在线上强调了人机交互中情感识别和表达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了最新的社交机器人的语音、动作情感表达方法。来自北美字节跳动的张成旭博士线上介绍了如何用最新的语音合成方法生成逼真的演讲视频。来自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王宁娜在读博士生线上分享了关于中轴变换的最新成果。她们的方法可以既可以同时保留中轴的外部和内部特征。朱晓鹏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协作机器人协同安全测评中的关键技术。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左乘旭介绍了一些机遇日常服装的人体运动跟踪方法。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生郑成博基于目前的chatGPT等AI技术,谈到了自己关于利用AI进行团体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思考。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葛梦园介绍了如何从点云中提取中轴变换。来自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生郑宇轩介绍了低成本的三维人脸材质建模方法。








在下午的会议中,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汪泽丰介绍了基于特征学习的表面肌电模式识别技术。来自北航的李冉阳博士讲解了基于RPCA分解的内窥镜图像高光去除技术。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李冰川介绍了实时参数化人脸面部表情动画的混合方法。来自北航的博士后禹鹏介绍了一些基于GPU的手术场景模拟算法。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谢卫星分享了固定单目相机的动态场景重建算法。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博士的曹合智介绍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自主场景重建方法。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杨永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3D点云特征分析方法。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简忠权分享了基于检索对比学习的属性级情感分析算法。来自厦门大学CDMC实验室在读博士生胡兵兵介绍了基于变分信息瓶颈的多尺度框架。









会议的最后,电影学院副院长姚俊峰在此感谢各位青年学者参加此次讨论会,并做出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我们的同学未来都有可能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上领先的一个小方向,肩膀上要担负着来自内心的使命感、来自同行的紧迫感以及内在的饥饿感,驱动自己做事,更好地赋能国内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至此,CDMC实验室第一届计算机图形学与社交型机器人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